一個產品的價格有幾方面影響:
一是材質,貴金屬肯定比不銹鋼貴。更高級的有全碳材質,極輕。
二是品牌。更多的時候,品牌賦予的價值已經遠遠大於實際的生產成本。
三就是機芯。也是錶中的核心技術。為什麼我國的機芯在某些高端技術領域沒有瑞士的好。歸根結底就是技術。
那麼如何看機芯的好壞?如何避坑??
一、機芯越薄越好機芯越薄越好,越薄越名貴,這種看法是錯誤的。超薄機芯多用於出席商務場合穿症狀佩戴錶,這是因為襯衫在定制的過程中,袖口比較緊。如果錶太厚的話就會是襯衫的袖子卡在錶上面,或者不好活動。至於說越薄越名貴,也有點片面,可能是因為有些知名品牌很註重機芯的薄,而且又價格不菲給了人這樣的錯覺。任何時候,都是合適的才是最好的。就像勞力士的機芯,絕不算薄,但妳能說它不好不名貴嗎?而且機芯薄是諸多機心零件多少能省則省的方式制作,例如一般手動機芯要比自動機械薄,就是因為自動機芯構造要復雜一些。世界上最薄的自動機芯也要比世界上最薄的手動機芯厚不少,就是如此。
二、石英機芯不好石英機芯丟人?有些朋友對腕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,就覺得自己懂得多了,對機芯更重視。進而認為石英機芯的手錶戴出去丟人,沒有逼格。寧願花錢買一塊不怎麼的機械錶也不願花錢買一塊更好的石英錶,典型的“寧做鳳尾,不做雞頭”。但是這種看法太片面了,石英錶就丟人了嗎?併不是,石英錶自然有其自己的優點。機械錶之所以從生活品變成奢侈品正是因為石英錶的出現和普及。因為石英錶物美價廉,輕輕鬆鬆就能做到機械錶要花很多功夫才能做到的事。一般來說,石英機芯比機械機心更穩定,更精准,而且更便宜。世界上那麼多人戴石英錶,怎麼就丟人了。
三、自產機芯更好唯自產機芯論,覺得機器生產流水線出來的,實在看不上眼,沒有品質,沒有細節。而那些所謂“玩家級”的購買者就更是如此了。特別註重機芯是不是自產的,如果不是自產的就會覺得降低了逼格。即使其他的條件再好,機芯不是自產的也成了瑕疵。經常有人用錶殼廠來形容一些沒有自產機芯的腕錶品牌。自產機芯比較貴是因為商家投入了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才制作出來的,自然要把成本算在消費者頭上。自1980年代起,ETA這家瑞士最大的機芯制造公司逐漸掌握了85%的瑞士錶機芯制造份額。而且ETA這種非常成熟的機芯,非常不易壞,即使壞了也可以很好的維修,因為它的結構已經很成熟了,併且配件到處都是。自從宣佈ETA機芯不再外供逐漸減產以後,瑞士制錶業可以說是震了一震,可見其影響力。現在很多品牌用Sellita家的SW機芯替代ETA機芯,很多人又覺得SW不如ETA,其實Sellita以前是ETA機芯的代工廠。總而言之,量力而行,自己喜歡的才是最適合的。